继承优良传统 矢志埋头苦干 | 燃烧着的生命——段长明先进事迹报道(二)
时间:2024-05-17 来源:延安日报 点击:2997次
延安炼油厂的设备是从加拿大买来的二手设备。1986年4月,老段随团来到了炼油设备所在地——加拿大的坎卢普斯市。
这位13岁就当了童工的农民儿子,第一次当了“外国人”。合同签订后,组织决定把他留下负责拆迁工作。他是个做几千万元生意的“大老板”,却住在一个普通的小旅馆里,方便面是他在国外40多天中的主食。坎卢普斯市风景秀丽,到处是迷人的游览区,但他却没有好好逛上一天,而是天天6点起床,坐公共车赶到工地负责拆迁工作。有几根水泥大梁,又大又重,外国老板不想运,几次找老段交涉。老段想:运与不运价格是一样的,再说大梁里还有钢筋呢,一定要运回国!
外国人说服不了老段,只好耸耸肩装船了。
在加拿大期间,东西半球时间差带来的失眠、食欲下降等痛苦折磨着老段,但他在工地上一干就是十几个小时。他累得实在不行了,就用凉水浇头。在拆迁工地,就连一个小螺丝钉他都要从地上捡起来,擦干净装在麻袋里。据说,40多天,他仅螺丝钉就捡了半麻袋。几十天的苦干,段长明瘦得眼睛都陷下去了,但他没叫一声苦。外国同行们怎么也理解不了这个只知苦干,不知享受的中国共产党员。
当外国同行们得知他是中国一家大型企业的领导时,更是感慨不已。他们纷纷竖起大拇指说:“中国人真是好样的!”
后来,有人算了一笔出国的帐,仅他一人就为国家节约外汇4000多元。老段就像春蚕抽丝一样无时不为国家积累着财富。
老段出国回来了。他没有给自己和家里亲人买一件纪念品,却用自己省吃俭用攒下的钱给厂里的十几个老工人每人买了个打火机。一位老工人说:“礼是不重,但他却照亮了工人的心。”
有人说,如今当官要一尘不染难于上青天,他不信。他不但不拿公家的一分钱,而且把自己几年来获奖的几百元钱捐给了幼儿园。
陕北的石油发展史,应当记下1988年6月25日这一天。年加工原油50万吨的延安炼油厂终于生产出第一桶优质汽油,它标志着陕北石油事业又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省上领导亲自来厂祝贺。
那天晚上,身为厂党委书记的段长明失眠了。望着交口河畔不夜的月光,他热泪涟涟。
毛主席在延安时期,延长油矿的石油就成了陕甘宁边区的一大宝。健在的老工人还能讲几个用毛驴驮着美孚油桶装的原油,唱着信天游过黄河的故事。不过,那时年产量仅有40多吨。如今延长油矿的石油已成了延安地区工业的四大支柱之一,原油产量突破30万吨。一列列火车拉着延长油矿的石油驶向连云港,运往世界各地。
事业搞上去了。也有人不相信老段是个真共产党。有一次,他家乡咸阳的一名个体户来延安炼油厂买油。那人拿了几百元的礼物来到老段家,说他是老段侄女女婿的亲戚,求老段开个后门。很少发火的老段,那天却生气了,脸色很难看。他气冲冲地说:“我侄女女婿要来看我,他自己有腿。你快把东西拿走,不然我就不客气了。”个体户只好灰溜溜地走了。
还有人趁老段不在家,偷偷把一架高级电子琴放在了他的家里。老段知道后,通过组织把琴送给了幼儿园。最有意思的是,一名个体户在付油处不排队来走后门。他说他认识老段,要找老段来说情。在场的人都大笑了起来,一名职工讽刺他说:“找老段说情,你算找对了。”
老段管过上亿元的工程,但家庭经济很一般。多少年来,他没往腰包里捞一分公家的钱。厂里的几个干部讲,十几年来,就是正常的出差补助,他也不领。
就是这个不拿公家一分钱的老段,却把自己几年来获奖的几百元钱捐给了厂里的幼儿园。他自己仍然穿着那件褪了色的中山装。他爱孩子,每次路过幼儿园,总要停下看几眼鲜花般的孩子们。站在这些幸福的孩子们面前,他这个13岁就给资本家当童工的人,怎能不珍惜今天呢!
生命不息,工作不止。死神没有收留这位忘我奉献的人。出院后的第二天,他又和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上班了。
1990年12月1日,段长明陪同客人到延安。途中汽车突然翻进了水渠。当人们把他从变了形的汽车里拉出来时,他脸色蜡黄,头上流着血,抖动着发黑的嘴唇问:“客人伤得怎么样?”在场的人都哭了。
救护车拉着他回到厂职工医院急救。医院的楼道里挤满了干部、工人、家属和厂子校的小学生,人们焦急地等待着关于老段病情的消息。结果是令人不安的。检查单上写着:肺部受伤,腰部9处骨折;锁骨断落,肺腔内积痰淤血,呼吸困难,生命垂危。晚上,他稍清醒过来时,硬让医生把厂领导叫来,交代关于炼油厂二期工程的施工问题。厂领导反复劝他好好养病,先不要为矿上的事操心。但怎么也说服不了他。他想:二期工程是投资近亿元的技改工程,是关系到整个延长油矿发展的大事。我是工程总负责人,不交代清楚,我起不来怎么办?那天晚上,他谈了很多,一直谈到过冬时工地上买多少帆布,多少棉垫子……
肺部的淤血严重影响着他的呼吸,厂里硬把这位“铁人”送到西安治疗。老段在西安住院期间,因为看望的人太多,院方不得不通知厂里限制人们来西安探望他。然而,谁也挡不住工人们的心。许多老工人、青年工人和农民从延安、延长、洛川、延川等地来看他们的老段。他们甚至担心再见不到老段了!一位老工人说:“那天我去看段书记,护士说病人睡着了,不让进去。我说,不让看他,我回去怎么给我们班里的工人们交代,就是老婆娃娃也要骂我。最后,护士让我在门缝里瞅了几眼。”说着说着这位老工人流了泪。
段长明有自己的一套关于陕北石油事业的思考。他虽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但几十年来他从未放松过学习。延长油矿每一次重大的技术改造项目和决策的出笼,都渗透着他的心血和智慧。不过,他从来不突出自己。有了新观点,他总要虚心地和班子里的人一起商量探讨。省石化厅的一位领导说:“老段是个没有文凭的专家。”党和人民没有忘记这位默默奉献的石油老兵。1987年,他荣获了“五一”劳动奖章。1989年,他当选为全国劳模,收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段长明在西安的医院只住了57天,便要求出院了。在回到延安炼油厂的当天晚上,他就参加了厂里的一个会议。第二天,他又像往常一样,提前半小时上班了。人们说,只要老段还有口气,他就不会安稳地睡在家里。他对石油事业爱得太深了。
【编辑:冯 华】